皇宮之中,清明殿內。
國師一臉無奈:「陛下當著文武群臣之面單叫貧道留下,那些清流看見了,怕又要抨擊貧道蠱惑陛下甚深了。」
「國師還怕他們?」
「人言可畏,事關生前身後名,貧道雖不求流芳百世,卻也不願遺臭萬年。」
「呵呵呵……」
皇帝笑得十分隨意,飲了一口茶,隨即轉頭看向外面。
透過紗簾,可見些許綠意。
皇宮之中植物不多,是怕成了歹人與妖物的藏身之所,可昨晚一場夜雨,少有的一些植物點綴也明顯拔高了一截、綠了不少。青石板中,應是鳥兒或者大風颳來的草種,竟也長出了些許草芽,正有太監宮女在清理。
「今早朝堂上說,昨夜天降甘霖,城中城外草木皆有異象,韋尚書說是祥瑞之象,朕當時看國師神情,國師似是知曉其中原因?」
「韋尚書所言不假,陛下乃千秋萬世未有之帝王,天降祥瑞也屬正常。」
「國師不願透露嗎?」
「貧道不好說。」
「怎麼不好說?」
「貧道也只是猜測。」
「那就講講猜測。」
「此次猜測,是真的猜測,因為即使是貧道,也算不到其中緣由。」國師小聲說道,「只是有時算不到,也等於算到了。」
「此處只有你我,不要賣關子了。」
「伏龍觀這一代的傳人,到長京了。」
「哦?」
皇帝想了一下,才想起來。
隨即神情不由一凝。
作為帝王,自是聽過伏龍觀的大名的,不止是聽過,還與伏龍觀關聯不淺。
前朝末年,天下已然分裂,各地諸侯混戰,軍閥四起,妖魔肆虐,神靈對峙,那可真叫一個民不聊生。大晏先祖算是其中一方大勢力,又在各方大勢力中算有德行的,漸漸得了民心。據記本朝太祖曾蒙一位道人相助過幾年時間,正是在那幾年時間中,四方妖魔皆被誅殺,前朝神靈中下界為亂者亦被平定,太祖才得了天下,又被告誡善待黎民百姓,這才有了注重民生與經濟的大晏。
不知後世來者如何,放眼前邊古人,實在沒有哪個朝代的百姓比大晏過得更好了。
到了百年前,大晏已經逐步衰弱,人口劇增,土地不夠養活天下人,亂世之象已顯,甚至北方已有人舉兵造反,四方勢力蠢蠢欲動。聽說也是一位道人不忍心見天下再陷戰亂,流離失所,獻出許多妙計,又有何公挺身而出,這才重迎中興,甚至有了現在的又一次極勝。
「國師又如何知曉?」
「雲頂山崔南溪遇仙一事,貧道實在好奇,便去查算了一番,從民間諸多傳聞之中,找到了伏龍觀傳人下山的蹤跡。」
「雲頂山!」
皇帝頓時睜大了眼睛。
當時聽到雲頂山遇仙一事之時,並未將之與伏龍觀聯絡起來。也許是上次伏龍觀修士出現在皇室面前已過去了近百年,太久沒聽說過了,也許是一夜一年的仙跡太過驚人,讓他覺得那是真仙所為,伏龍觀的修士也做不到。
「國師又是如何知曉他到了長京的呢?」皇帝想了想,「難道長京城隍……」
「陛下英明。」
「昨夜……」
「貧道猜測,多半也是他的手筆。」
「……」
皇帝仍舊睜大著眼睛。
「雲頂山一夜一年,已是仙跡,如今又天降祥瑞,滋潤京城周邊萬物,難道伏龍觀的修士真是仙人?」
「不瞞陛下,貧道昨日才與那位見過一面。」
「國師見過那位?」
「巧遇。」
「他長何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