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都市言情>喜歡吃茄子的人> 第15章 升為一中校長 推出兩項舉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章 升為一中校長 推出兩項舉措 (2 / 5)

解析。

一是教育初衷的迴歸體現。教育的本質就是關愛,這種關愛應該是終身的,而不應該是階段性的。在提倡終身學習的當今時代,我們必須要有終身教育的理念,必須要有終身關促的機制。

二是搞好高中教育的現實需要。如果高中教育的出口輝煌,對我們手上的高中階段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拉動作用,如果這件事做好了,不只是能造福神農人民,而且能讓神農人看到教育的意義與作用,不只是能穩定優質生源,而且還能促進在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家都是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員,看過不少孩子大學畢業後,就業不好,只要有一個,可能就會動搖一大片學生與家長對讀書的信心。讀書要有用,學生才能勤奮地去讀,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去讀,家長才捨得教育投資,才會砸鍋賣鐵地去送子弟讀書。

有體會的老師自發地鼓掌,蘇樂文特意停頓了一會,表揚了那些自發鼓掌的老師,說他清楚不是誇獎他講得好,是因為我們的認識發生了共鳴。

又贏得了同事們的一陣掌聲,有老老師大聲喊,蘇校長說出大家想卻說不出的內心話,佩服。

蘇樂文做了一個感謝的手勢,繼續講話。

三是神農實際的迫切需要。神農七十萬人民,外出務工人員佔一半,我校學生中屬於留守型學生接近三分之二,我們的學生讀大學時,幾乎都是遠離父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是迷茫的時期,打工一族的家長,有幾人能捨身處地,具有實用意義地指導自己的孩子?我們平日經常說,愛生如子,我們的學校就要肩負起這個大眾父母的職責,給學生有益的,實用的人生指點。更何況,在一生中,學生最能聽信的老師就是高中階段的老師。

四是為了形成生校感情良性互動的需要。有些學校也設立了校友聯絡辦,但其作用僅限於聯絡成功學生,無非是借學生的成功為母校貼金,暗中希望成功的學生為母校捐款。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平時不關心促進,任自己的學生在世間闖蕩,靠機率成功,待人家功成名就時再去收穫,這不是學校所為,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所為。

蘇樂文串插了許多生動的事例作註腳,聽得老師們頻頻點頭。

在解析目標時,蘇樂文初定了三大目標。第一個是鼓勵學生進入大學就奔著考公務員努力。神農出來的孩子,能夠自主創業的畢竟是少數,無資本、無資源、無背景的農家孩子,考公務員是一個最為穩妥的選擇,因此從大一開始,我們就要鼓勵這些孩子立志考各級、各地、各類公務員。其次是整合建立創業資源庫,只要建立好神農一中校友資源庫,那些創業的學生就會自行尋找這些資源。如果這點不會做,或者教也教不會,創業對他或她來說,就是一個比高考考滿分還難的問題。三是建立各屆各班學生群,關促辦加入這些學生群。

日常工作就是定期釋出母校的問候與鼓勵,不定期釋出成功校友的宣傳資料,點對點幫助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

講到這一點時,蘇樂文例舉了他自己高中的一個師姐,因為高考後師姐的父母正式離婚,旋即各自組建了新家庭。寒假放學回來,這個師姐感覺無家可歸,也有說在父親的新家受到了後媽的白眼,沮喪著去母校找班主任,結果那班主任沒給予起碼的關心與重視,也可能是師姐因心情不好,去時兩手空空,這位班主任就有明顯的慢待咯。這位師姐本就生性敏感,這樣一來更感覺掉進了冰窟窿裡一樣,就一個人去酒吧買醉,晚上騎車回外婆家的路上摔倒了,就地醉睡在野外,那晚活活地凍死了。

說到這兒,蘇樂文表情明顯痛苦地將手機投屏,找到這個師姐讀高三時的照片,問大家看了他師姐的美麗,聽了他師姐的慘局,是不是有心痛,這麼漂亮的小姐姐就這樣沒了。如果當年那位班主任老師多一分關心,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那位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