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宮。
恢宏大氣的殿宇外。
數不清的禁軍分列兩邊,單膝跪地,林立的長戟上,都繫著白色布條,迎風飄蕩。
文武百官,更是頭纏白布,跪伏於地,兩手放於腦側,屁股高撅。
整個王宮,一片縞素。
正前方的位置,吳相正展開吳王遺詔,當眾宣讀:
“孤,受先王以任,大統三十有一年,軍國大事,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然嘗懼菲涼,不足以承祖宗之鴻烈,孤,何德以堪之……”
“乃至夏始,積勞成疾,感大限已至,恐不得負扆以見群臣……”
“王子邵,性行溫良,德才具有,況聰明睿智,孤,素有承嗣之託矣。其母王氏,以坤儀之尊,仁慈端順,淑雅賢良,宜尊為王太后……”
“鑑天下之變動,孤身後之事,喪服當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務從儉約,應諸軍賞給,並取嗣君處分……”
“在外群臣,止於本處舉哀,不得擅離治所,成服三日而除,戍邊諸鎮皆以金戈從事……”
這封遺詔,老吳王寫的還是很有水平的。
首先是闡述了自己在位的時候,是如何如何勤勉克己的,唯恐辜負先王遺託,又說明自己患病的原因,理由無外乎是積勞成疾,多為掩惡溢美之辭。
隨後提到繼任人選,形容一下人品,讚美一番,等等等等。
然後又說天下大勢的原因,喪葬就不必搞那麼複雜了,州郡地方官員不必回都,戍邊部隊依舊要嚴陣以待。
更提到了喪服以日易月的要求。
要知道,當時君主駕崩,這太子服喪,是需要很久之後才能正式即位的。
而這個以日易月,便是將一天當作一月來算,多有柩前即位的意思。
從中可見,老吳王還是比較開明的,畢竟,現在並非盛世,而是亂世,吳太子早一天主政,國家也能早一天穩定。
遺詔唸完,吳相已然老淚縱橫,畢竟輔佐了吳王這麼多年,這君臣之間,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感情。
下面跪著的一片大臣,不管有淚沒淚,也是紛紛抬起衣袖,擦拭著眼角淚水,滿場嗚咽之聲。
吳太子跪在最前,更是聲淚俱下,嚎啕大哭。
收起詔書後,吳相則是拉起了他,悲痛的安慰道:“殿下啊,大王已走,還請節哀啊……”
“相國……”吳太子抹了抹眼淚,紅著眼圈道:“還請你主持父王喪葬諸禮。”
“當然,當然。”吳相連連頷首。
接下來,就是送走老吳王遺體了,將其葬於吳王陵。
恢宏大氣的號角聲響起,莊肅的大棺被抬了出來,吳太子也一下撲到了靈柩上,再次痛哭流涕,悲聲大喊著:“父王啊……”
老吳王的後事安排的很妥當,遵其遺詔,文武百官,僅舉哀三日便除,將國事放在了第一位。
而同來弔唁的,除了嚴睢之外,當然還有靈使和楚使,大家也都是走個過場罷了,做到面上禮儀到位。
再然後,哀事一過,就是吳太子承繼王位了。
按照遺詔,眾臣自然沒什麼好說的,吳相也將輔政之時的王權,全部還於了吳太子。
吳國新王繼位,與老吳王有著明顯的不同,以前的國君,多有瞻前顧後,權衡利弊,可新君正值血氣方剛,有著一顆爭強好勝的年輕之心。
朝議大殿上,吳王邵身穿王服,頭戴王冕,額前九串玉珠,位於王座。
等眾臣跪拜之後,他先是掃視了一週,接著目光定在了吳相身上,開門見山的問道:
“相國,自攻秦之戰後,我國的兵員招募至今在編正規軍大約有多少人?”
“回大王,約二十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