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各有守軍3000多人。兩座城池加在一起就有6000人。錦州城還有守軍8000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韋何想要採用“蛙跳戰術”,很容易會遭到三倍的敵人前後夾攻。
那麼,對韋何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的軍隊一定要跑得非常快,並且打得非常快。
必須得將從松山和杏山趕來的敵軍甩在後面老遠,然後,在這些敵軍還沒有趕到錦州城之前,先將錦州攻破,再據城而守對付身後跟過來的追兵。
玩的就是心跳。
拼的就是速度!
雙方都是沒有騎兵的。
由於戰船的運載能力有限,韋何這一次只帶了300多匹戰馬,這些戰馬主要是用來馱運物資的。
遼西地區的守軍,也是沒有什麼戰馬。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馬,都是原來吳三桂手下的軍隊,吳三桂手下的騎兵都調去了鴨綠江西岸的鳳凰城,留在這裡守城的主要都是步兵。
不過,韋何敢這麼做,自然是有所倚仗的。
而韋何所倚仗的,就是……腳踏車。
我國最早的腳踏車,本來就是王徵發明的。並且已經發明瞭二十多年了,只是適用性比較差,沒有得到推廣。
當時他發明的就是下面圖片中這個。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王徵發明的腳踏車。)
……
後來,王昊騎過王徵的腳踏車
覺得很不爽。
於是,就幫他改進了一下,改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王昊改進過的腳踏車。)
……
因為王昊覺得,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種腳踏車會比戰馬更好用。而且養單車比養戰馬後勤壓力也要小很多。一匹戰馬的成本及飼養費用,至少是這種單車的二十倍以上。
於是在改進好了之後,王昊就讓人秘密生產了六千多輛。又找了個小島讓這五千人在上面練習騎單車。
被他折騰壞了五百多輛。
現在還有五千五百多輛。
有了這些腳踏車,韋何的這五千人馬就可以甩開松山和杏山的追兵大概一天的路程。
(備註:杏山、松山、錦州三個地方,並不是在一條直線上,而是呈三角形的三個點分佈。)
……
隨後,韋何便下令將一些必須的物資或馱在戰馬上或綁在單車後座上,然後,大家騎上單車,趕著十幾輛馬車,飛快地向錦州城急奔而去。
而許策則讓人那些水手們,將那幾百個俘虜押上戰船,並在這裡等候郭紹振後續大軍的到來。
……
錦州城,這是遼西走廊最為關鍵的城池,被稱為遼西的兵家必爭之地。
自明代開闢出遼西走廊這條沿海道以來,每逢戰爭年代,都會在這裡爆發出幾次大戰。
比方說,後世三大戰役中的“遼瀋戰役”,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戰就是錦州打的。
如今,駐守在這裡的是吳三桂的兄長……松錦總兵吳三鳳,有守軍800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