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你早就明白了這些呢。”脫歡倒是有些意外:“我覺得,你們對阿勒曼尼人才應該印象更深吧。”
“哎,明白是明白,但我們那點軍事實力,明白也沒用啊。”喬安娜看起來真有點無奈:“所以我們才要到處找人幫忙,因為必須要有像你們這樣的大國介入,我們才能有週轉的空間。”
“我們就算明白,也只能往這個方向動腦筋。你們剛才說的威懾法,對我們來講恐怕沒什麼意義……”
“好吧。”脫歡這下明白了。
“所以我才說,如果你們向地中海方向發展,我的家族和朋友,肯定會全力支援的。這不僅是為了利益,也有安全因素在裡面。”喬安娜解釋道。
“哪怕是反覆無常的投機者,現在也會希望有更多勢力介入。因為法國人和阿勒曼尼人,都過於殘暴。尤其是現在法國人陷於戰爭,形不成足夠的制約,阿勒曼尼人簡直肆無忌憚。如果你們真的可以介入,哪怕只是演一演,嚇唬一下那些蠻人,我們的處境可能都會好一些。”
郭康想了想,覺得這也確實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時代,歐洲歷史的野蠻殘酷,可能會超出不少人的預料。塞里斯歷史上的黑暗景象,往往能讓人印象深刻,甚至認為同時代的歐洲是一片樂土。但很可惜,絕大部分情況下,只是這些血腥的歷史不太為人所知而已。
義大利城邦上層對安全問題的擔憂,並不算杞人憂天。
這個時代,他們確實經濟富庶,文化繁榮,進入了被後世稱為“文藝復興”的時代。在郭康印象中,這應該是個從愛爾蘭到契丹,都人盡皆知的常識。他自己也很早就從書本中,知道過文藝復興的開始、高峰,和它帶給義大利的榮耀。
不過,它在義大利怎麼結束的,就不那麼出名了。
17年,神羅軍隊攻入羅馬,進行了長達八天的屠殺。亂兵在城中四處放火,成批地摧毀典籍作品。
士兵中,有大量北方來的新教徒。他們搗毀修道院、教堂,用酷刑虐待畫家和詩人取樂,還將馬丁路德的名字胡亂刻在拉斐爾的壁畫上。羅馬大學遭到洗劫,大批學者被士兵屠殺;拉斐爾的藝術學校則因為死傷過多,事後被迫直接解散。
後人不知道這場災難中,有多少居民被殺,因為死者的數量遠多於死難市民——在劫掠中,各支軍隊為了爭奪財寶,發生了嚴重的內亂。
之後,軍隊在附近徘徊了八個月之久,將米蘭到羅馬的地區劫掠一空。由於破壞的太徹底,導致軍隊自己陷入了饑荒。他們也不去處理眾多的屍體,長期就在周圍生活,又引發了瘟疫。最後,神羅軍隊同樣丟下了大量屍體,倉促離開,使得人們都分不清具體受害的人數。
這件事或許都超出了殘暴的範疇——屠城把自己屠成了這樣的,說實話真的不多見。
而這件事之後,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盛期也就結束了。
羅馬城的人口從將近六萬減少到了一萬人。一直是藝術、哲學乃至科學主要贊助者的教會也遭到重創,再也沒有讓這裡恢復輝煌。
所以,文藝復興並沒有“完成”。並不是它實現了自己的使命,然後把接力棒交給後人那樣美好。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不是首尾相連、依次出現的。也不是說,歐洲人有個“開化度”:文藝復興完了,就提升一點;宗教改革完了,再提升一點;啟蒙運動完了,就進入文明社會了。
相反,甚至可以說,宗教改革的成果,直接參與摧毀了文藝復興最寶貴的果實。
科爾多瓦完了,君士坦丁堡完了,羅馬也完了——這才是西歐發展的“順序”。
當初,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