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節 (2 / 4)

“我們一家隨阿瑪到杭州沒幾年,大哥就到了該娶妻的年齡。額娘給大哥置辦聘禮時發現賬上的銀錢不夠用,可二哥眼看著也大了,額娘感到捉襟見肘,就想做點什麼補貼家用。”事實上,富察氏想破頭皮也沒想出辦法,反倒是見多識廣,也想為家人分擔的石舜華髮現,“杭州城的金銀首飾不如京城多,我們家便打算在杭州開一家金銀樓。

“金銀樓開起來,我額娘發現挺賺錢,就藉著阿瑪的人脈把杭州龍井運到京城,開了第一家玉茗軒。而江南的胭脂水粉比京城好,隨後又在京城開一家滿庭芳。後來阿瑪去福州,福州離泉州近,很多西洋人從泉州靠岸都會先去福州逛一圈,導致那邊的西洋物件比京城多而且還便宜。我們看到有利可圖,就開了堂堂雜貨店專門賣西洋物件。”

堂堂雜貨店最初並不賺錢,石舜華打算關掉的時候,聽到她的便宜表妹心裡嫌棄,雜貨店裡只有幾樣洋人的東西,還好意思叫雜貨店,也不嫌丟人。

石舜華瞬間通了任督二脈,寫信告知金陵、杭州、蘇州和福州的掌櫃,把那邊獨有的東西送過來。

沒過多久,堂堂雜貨店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雜貨店。從針頭線腦到西洋物品,只要京城百姓想得到的,就能在堂堂雜貨店裡買到。

康熙三十二年,年初,堂堂雜貨店轉虧為盈。秋收時節,京城就湧現出好多家雜貨店。然而這些雜貨店要麼沒有“堂堂雜貨店”物件齊全,要麼比它賣的貴。

開門做生意,只能看同行賺錢,這可不成。於是,就有商戶故意壓價,打壓堂堂雜貨店。

掌櫃見狀,並沒有跟著降價,而是在門口立個牌子,堂堂雜貨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生意上門,跑堂小二隻要聽到有人嫌東西貴,就很大聲地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店裡的東西貴,但您用得放心。”

石舜華收到訊息有人打壓她的雜貨店,就請她大哥出面查打壓堂堂雜貨店的商號。

京城大部分商號都很注重信譽,不會輕易幹那等齷齪事。石舜華不出家門,也能猜到打壓同行的人不是什麼君子。

石家大少爺託他大舅哥去查,果然查出許多事。

統共沒用三個月,打壓“堂堂雜貨店”的鋪子就被官府查封。訊息靈通的王公大臣也因此認為堂堂雜貨店是石家的姻親開的。

那時石舜華已經接到賜婚的聖旨,不久的將來她就是太子妃。石家是太子的妻族,太子地位穩固,以致於有人羨慕嫉妒“堂堂雜貨店”生意興隆,也不敢再惡意打壓太子妃的親戚的鋪子了。

經過“打壓”一事,堂堂雜貨店如日中天。然而,雜貨店並沒有因此加價,針頭線腦這類百姓用得著的東西,雜貨店以前賣多少,如今還是賣多少。

老百姓覺得雜貨店的東家厚道,自是不吝誇讚。談論的人多了,京城百姓以用“堂堂雜貨店”的東西為榮。

去年年初,金陵、杭州、蘇州和福州也相繼開了堂堂雜貨店分號。同時也放出訊息,金、玉、滿、堂店的東家是同一個人。

訊息一出,堂堂雜貨店的名聲更勝從前,導致京城的洋人也忍不住去店裡瞅瞅,雜貨店裡的物品到底有多雜。

來自英吉利、葡萄牙等地的洋人看到堂堂雜貨店裡有自鳴鐘和懷錶很是親切,隨即便問價幾何。

堂堂雜貨店的掌櫃很清楚,西洋物件是從福州、泉州過來的,也知道西洋物件在南方很便宜,怕洋人搶生意,就故意把價格說高兩倍,打算坑洋人一把。

洋人大驚,就問掌櫃那麼貴賣得出去麼。

掌櫃哪知道能不能賣得出去,他又沒那麼賣過。可在洋人面前,打腫臉也得充胖子,就跟洋人說,別人賣這麼貴賣不出去,“堂堂雜貨店”能賣得出去。

洋人覺得雜貨店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