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樂文小說網>歷史軍事>穿越三國開局盤點武將的小說> 第180章 瓦崗寨起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0章 瓦崗寨起義 (1 / 3)

瓦崗寨起義,又稱瓦崗軍起義,是隋大業七年(611年)至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期間發生的一場農民起義。

公元611年,山東、河南等地發生大水災,淹沒四十餘郡;次年,山東又發大旱,此後關中地區也發生瘟疫和大旱。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卻還要面對隋煬帝在全國範圍內大肆徵兵征討高麗。

第一次出兵前,隋煬帝徵調大批工匠在山東東萊海口大規模造船,工匠們在水中不分晝夜地勞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者眾多。

而行軍途中的民工和兵士,也大多因飢餓睏乏,倒斃路旁。

隋軍一百多萬人分海、陸兩路進攻高麗,結果大敗,只有二千餘人僥倖逃回。

次年,隋煬帝第二次征討高麗,被逼上死亡邊緣的農民在洛陽興兵暴動,煬帝因後顧之憂,只好退兵。

到了公元614年,國內農民起義席捲大江南北,煬帝妄想以對外勝利來扭轉危亡的命運,對高麗進行了第三次征討。

瓦崗軍的首領翟讓,原是韋城(今河南省滑縣)人,在東郡(今河南省濮陽縣)衙門做法曹(管理監獄的小官)。

後來因犯小過被關進監獄,判了死刑。

獄卒黃君漢平日很敬佩翟讓,同情他的遭遇,便在一天夜裡偷偷開啟翟讓的枷鎖讓他逃跑。翟讓逃出東郡後,回到韋城老家。

當時,他家鄉的農民正在醞釀起義,翟讓便和哥哥翟弘、侄兒翟摩侯,以及同郡的青年勇士徐世績(後來改名李績)、單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崗寨,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此後,起義軍活躍在南北運河之間二百多里的廣大地區,他們殺富濟貧,隊伍不斷壯大。

瓦崗軍的迅速發展導致軍需出現困難,徐世績獻計沿運河截獲商旅公物,使得軍旅大振。

大業十年(614年)十二月,瓦崗軍率兵攻克鄭州、商丘等郡縣,繳獲大批軍械物資,控制了從梁(開封)至黎陽(浚縣)一段永濟渠。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王朝令齊郡通守張須陀鎮壓瓦崗軍。

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義軍被迫撤離宋、鄭,退守瓦崗,轉戰樹林沙丘之間,但在廣大農民的支援下,最終擊退了張須陀。

之後,韋城周文舉、雍丘(今杞縣)李公逸、內黃王伯當率部投靠瓦崗軍。

大業十二年(616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在參與楊玄感兵變失敗後,經王全伯當介紹加入瓦崗軍。

李密熟知兵書且有謀略,深受翟讓器重,遇事常與其商議。為擴大根據地,瓦崗軍繼續出擊。

翟讓率兵數千攻克韋城,佔領東郡白馬(今滑縣白馬牆),殺死東郡太守;單雄信率軍北上,連下浚縣、湯陰、內黃;李密率兵攻打濮陽、範縣,至白堽(北有密城)紮寨為營。

義軍所到之處,農民紛紛響應,部眾增至數萬。

同年十月,李密建議西取洛陽,單雄信率精兵三千繞道攻滎陽,翟讓、徐世績、李密率大軍破金堤關(今滎陽東北)。

滎陽太守張慶告急,隋煬帝復令張須陀為河南討伐使,統率各路大軍前去鎮壓。

初戰之時,翟讓有些懼色,李密則說:“張須陀有勇無謀,既驕且狠,可一戰將其擒獲。”

李密與徐世績、王伯當伏兵於大海寺北林中,翟讓引兵與張須陀交戰,稍作退卻。

張須陀緊追不捨,伏兵四起,前後合擊,官軍潰敗,張須陀在陣中被殺,副將賈務本受傷身死,部將秦叔寶(秦瓊)、羅士信(誤傳為羅成)往東逃竄投靠了裴仁基。

就在瓦崗軍即將推翻隋朝的關鍵時刻,內部發生了分裂。

李密平時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這一行為被部下察覺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