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賢王薩坤亦不想在此徒耗兵力,在他看來,袁紹所描繪的錦繡中原已經離自己越來越遙遠。上谷烏桓王難樓、遼東烏桓峭王蘇僕延也是同樣的想法,正在此時,河北軍中一陣銅鑼響,袁紹終於下令,開始撤退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軍北歸
漢天佑元年七月初三,袁紹統二十萬河北大軍渡河發動總攻,試圖一舉擊破江東軍,怎奈江東軍早有準備,河北軍屢攻受挫,先登營精銳盡失,胡族騎兵亦無功而返,河北軍士氣大洩,袁紹無奈之下,只得撤兵回營。
河北軍雖退,仍較從容,有章有法,江東軍無隙可乘,也未派兵追擊。此戰,兩軍雖未正面交手,江東軍憑藉牢固的營寨抵擋住了河北軍的攻擊,傷敵數千,大破其銳氣,而己軍損失極小,可謂完勝。河北軍雖未遭殲滅,但精銳已失,鞠義自裁,士氣不振,二十餘萬大軍耗費錢糧無數,卻連江東軍營寨半步也未踏入,可謂大敗。
第二日,黎陽失守的訊息同時傳遞到了袁紹和周瑜的案前。
世人矚目的官渡大戰,從此轉折。
袁紹雖封死了這個致命的訊息,周瑜卻迅速地派人將此訊息寫成書信,綁在羽箭上,射入了河北軍營中。河北軍大營之中,頓顯慌亂,昨日的大敗本就令全軍上下萎靡,但卻保留著早日撤回北方的希望,如今,後方屯糧要地黎陽失守,那可是要命的事情,無糧兵自潰,到時候自己這百八十斤的軀殼能否順利返鄉,都是個問題!
有感覺敏銳的人,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江東軍何以得知黎陽的虛實,又何以集結大軍一舉攻下黎陽?要知道黎陽的守軍也有一萬,還聚攏了周邊郡縣的兵力,沒有上萬的精銳,那是攻不下黎陽的。若是江東軍真的如此神出鬼沒,那在冀州,在防備空虛的腹心之地,會不會也有他們的軍隊出現呢?
如此,則大勢去矣!
中軍大帳之中,氣氛異常壓抑。袁紹據帥案之後,鐵青著臉,雙目中怒火頻現,河北軍中的文臣武將們,則個個面有所思,沉默不語。
&ldo;淳于瓊誤我大事!&rdo;袁紹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憤,猛地一掌拍在帥案上,帥案之上盛有茶水的陶瓷細碗被震落於地,&ldo;啪&rdo;地裂為數片。
無人接話,無人應和,袁紹震怒之下,誰都小心翼翼,萬一說錯了話,站錯了隊,豈不是也受其牽連?
面對眾手下那刻意規避的眼神,袁紹心中的憤懣,此時一股洩了出來。出兵時的萬丈豪情,在連戰連敗後,已經轉變為對這些部下的責備和埋怨,若不是爾等無能,不能替我分憂,為我立功,殺敵斬將,取周瑜人頭,何至於到今日之局面?
袁紹起身,以手指人,從郭圖、辛評等人一個個罵將下去,甚至連功勳卓著的張郃、二公子袁熙也不能倖免。袁紹的斥責之語,從最開始的酸澀到最後的流暢,直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將每個人都罵了一番,袁紹的心頭才覺得舒坦了許多,隨即軟軟地坐下。
帳中眾人的臉色更顯難看,幾個忠心耿耿的部下甚至都有要哭的感覺。當眾被責罵,可謂是為人臣的恥辱!自隨袁紹起事以來,何曾有過今日這等場面?
帳中這數十人莫不是威名赫赫的一軍統帥,或是權重一方的肱骨之臣,就這樣被主子指著頭痛斥一番,誰的心中不是鬱鬱不平、憤恨難當?
周瑜自江東起兵,席捲江東六郡,又連奪交州、荊州,實力自然強大,河北軍雖敗,但根基未損,何至於倉皇如大勢已去,而只顧責備部下?
作為大軍統帥,眾人主公,這該是勇擔責任,奮而後起的時候!
眾人垂首不言,各自打著主意,隱隱地有陣陣悔意湧上來,怎麼就跟隨了這麼樣一個主公?袁家四世三公,名揚四海,門生遍及天下,可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