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廷下達的封賞,董璜沒有拒絕就直接接受了。這又不是加九錫或者封公、封王,用不著自己假惺惺的推辭一番,還是趕緊將這些好處拿到手吧!
相國這個官職就不用說了,假黃鉞可比持節強太多了。其實在最開始,假節、持節、使持節並沒有什麼差別,只是稱呼不同罷了,歷史上它們真正出現等級差別是要在晉朝之後了。雖然因為董璜在持節後,授予了李傕、徐晃、張遼假節之權,這才有了大小差別,但這更多的是因為董璜的威望要強過這三人所帶來的影響罷了,本質上還是沒有差別的。
但黃鉞就不一樣了,它本身就比持節這些要高。鉞,指的是大斧,專指殺伐的禮器,也代指行使殺罰的權利。所以“鉞”這種權力輕易不會假給他人,只有統治者才配擁有。這也是後世用“假黃鉞”,而不用“持黃鉞”的原因,因為“持”代指鉞的權利被皇帝轉移出去,而“假”指持有者不是真的擁有“黃鉞(君主)”的權力。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獲得了假黃鉞,就代表這個人能暫時代替天子行使權力了。至於代替多久,就看黃鉞什麼時候被收回去了,反正董璜是不打算還的。
幷州牧董璜也不打算放棄,他大本營就在晉陽,所以肯定是不能卸任幷州牧的。何況不出任幷州牧的話,以董璜如今的身份就必須要入朝輔政了,雖然朝廷已經被自己徹底掌控了,入朝輔政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劉協畢竟還是天子,歷史上權臣往往另立統治中心,選擇對朝廷和傀儡皇帝進行遙控不是沒有理由的。
權臣和天子要是長期處於一地,難免會因為爭奪權力而發生劇烈衝突,要麼如司馬昭那般權臣幹掉皇帝,要麼如元子攸那般皇帝幹掉權臣,而這兩種情況中,都是董璜想要極力避免的。
而且親自逼迫欺辱天子啥的,也不是啥好名聲,還是交給自己的心腹去做吧!雖然後世難免給自己扣帽子,但那就不是自己能操心的了。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只要自己不親自前往長安,就算激化了和劉協的矛盾,也還有緩和的餘地。
至於絳侯的食邑增加到了三萬戶,這倒不算什麼大事,除了讓自己的私人收入更多,絳侯國的領地拓展到了絳邑、臨汾、聞喜、平陽四縣之地之外,就是無形中提升了一下自己的地位了。
畢竟自從大漢建國以來,就數自己的食邑最多了。賈復食邑六縣,但他的是食邑數量還真比不上河東的富庶之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三萬戶的食邑壓根就不是人臣的規模。
對於董璜來說此次封賞,最重要的其實是承製封拜和都督六州諸軍事的權力。
承製封拜是一種特殊制度,指的是君主或皇帝授權給將領或重臣,使其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代替君主進行封賞和任命官員的權力。這種權力通常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會授予的,例如對外戰爭、平定內亂或其他重要任務時,以便受命承製封拜的重臣能迅速而有效地處理緊急事務。
當初袁紹打算推舉劉虞為帝,被拒絕後還不死心,想讓劉虞承製封拜,為反董聯盟的諸侯們封候拜將,只是也被劉虞拒絕了,從這裡就能看出這項權力有多大了,袁紹都想透過它來獲得任命。雖然這狗東西后來自稱承製封拜了,但這種偽命怎麼可能和董璜這種朝廷的正式任命相提並論呢?
董璜獲得這項權力後,說的簡單一點的話就是從今以後董璜可以自己給手下的人封侯拜將了,這是朝廷賦予他的合法權力。雖然任命的人依舊歸屬於漢室,但內心到底向著誰就不一定了,畢竟董璜也不會傻到任命和自己作對的人不是嗎?
承製封拜是能讓董璜合理合法的培植忠於自己的勢力,都督六州諸軍事的權力,則是讓在自己辭去大將軍職位後,依舊能名正言順的控制治下的所有兵馬,就算不做大將軍了,兵權還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