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豆腐”是文老師的綽號。
文老師在村小學講語文課,他不是公辦老師,當時,也不是民辦老師,只是個代課的。
那是1975年,小學校裡的一位班主任老師病了,休長假,校長在村裡挑來挑去,挑中了高中畢業回鄉的文老師。
聽說文老師天天在家鼓搗小說,什麼叫小說? 小學生們及鄉親們都不大懂。
文老師備課時間長,白天備晚上備,有時要點上小煤油打備到雞叫。
村人們望著文老師亮著小煤油燈的視窗,禁不住豎起大拇指說:“這年頭,像小文老師這麼認真的少有呀!”
也有人說文老師腦瓜笨,當然要備很長時間課了。
文老師聽到這些閒言碎語,不惱不憂不愁,只是一笑,備課仍備到下半夜。
他對學生要求也嚴,每講一課,他要求學生不但要背課文,還要默寫下來,字詞不但會寫,還要會解釋它的意思,並且指出它的出處。
尤其是要求學生書寫文字,一定要優美大方,作業不合格者留在教室重寫,寫到合格時為止。
有一段日子,學校學生們都比較鬆懈,不愛上課,打架鬥毆的多了,曠課的多了。
小文老師代課的班上也受到波及,有的學生曠課給校長家的前後菜園子澆水,有的幫校長老婆去鏟地間苗。
文老師看不慣,批評了那幾名曠課的學生,還私下裡講了幾句校長在學生中不注重為人師表的話,不知怎麼傳到了校長耳中,放暑假時,文老師被辭退了。
文老師當然很上火,但也只好在家種地。
冬天的時候,村中來個南方客,租了間農房做豆腐,初始南方客做的豆腐塊大而厚,味道也正,很受村人歡迎。
時間久了,南方客便往豆腐里加了什麼東西,做出的豆腐塊小,肉薄,缺斤短兩是常事。
村人們對南方客開始不滿。文老師去鄰村學手藝,回村裡開了家豆腐坊,做出的豆腐比南方客的好,價錢也便宜,村人們便只買文老師的豆腐。
早晨或傍晚,村中時常傳來文老師那宏亮的嗓門“大塊豆腐,大塊豆腐。”
從此,村人們見了文老師便逗他:“文老師,大塊豆腐。”綽號便這樣叫開了。
1976年,校長被調離,來了個新校長,文老師又回到學校講語文課。
不久,文老師成了民辦教師。
又過幾年,文老師考上了老師進修學校。
畢業後,文老師成了公辦老師。
那時候,文老師講的語文課,在整個區裡都數一數二,文老師的小說也在全國出了名,外邊來的信,都稱文老師為作家或先生。有
著名評論家分析文老師的小說時寫道:“文作家的作品中傳達了人類思想中的一種至真至誠的感情....”
***
1973年春天,我在農村的一所小學唸書,趕上學農支農運動,去生產隊的玉米地裡捉蟲子。
臨出發前,學校組織大家發言宣誓,都要表表決心。決心在支農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多數同學都發了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班裡的同學楊洪嬰,他在主席臺上慷慨激昂地講到: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幫助貧下中農去地裡捉蟲子。
他聲音洪亮,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一致好評。我也對他產生了崇拜的心情。
然而,到了玉米地裡,楊洪嬰卻露了餡,他不願意低頭哈腰捉蟲子,而是用眼睛看著老師和校長,老師和校長的目光不往他這邊掃射時,他就直腰往前走,往他這瞅時,他就哈下腰。
這種幹法省時省力,但是卻對莊稼有害無益,因為他把蟲子留在了地裡。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