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洞,廣積糧’,這種事不單單中國人民幹過,美國政府和人民也很喜歡,甚至可以說積極性和動手能力更高。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影讓美國政府在國土內到處挖洞建避難所,有些大型避難所甚至可以容納幾千人長期生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避難所大多被廢棄。
大災變發生時,由於政府和軍隊突然消失,這些不為人知的官方避難所並沒有立刻發揮作用。但隨著時間推移,還是有很多美國人找到了這些風水寶地住了進去。
巴爾的摩位於美國華盛頓首都圈,這個城市是美國東海岸重要的工業和港口城市。就在市郊的格拉尼特就建有一座大型的地下避難所。
在核彈洗地前的三個月,住進避難所的人是想盡辦法改善居住條件。這些努力沒有白費,避難所的人也因此大多得以倖存。
不過……。
“避難所的人很排外,他們生怕別人搶佔他們的地盤和資源,因此拒絕任何人加入。我從巴爾的摩市逃出來時就曾經跟隨同伴祈求加入他們,可他們直接用槍把我們趕走,毫不留情。我想他們現在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你們如果要進入巴爾的摩的話,最好是在市郊有個安全的落腳點。現在交通不方便,鈕馬基特距離巴爾的摩足足有四十公里,太遠了,格拉尼特距離城市圈的外圍只有一兩公里,方便多了。
我的意思是,也許你們有能力去跟避難所的人談談。畢竟野外行動也需要一個安穩的休息場所。”
尼雅說完抿了抿嘴,朝後退了半步。周青鋒的目光則落在地圖那個不起眼的地名上,格拉尼特其實連個村子都算不上,但如果哪裡有個功能完善的避難所,情況又大大不同了。
“避難所有多少人?”
“不知道。”
“裝備呢?”
“不清楚。”
“具體位置呢?”
“避難所的入口就在格拉尼特的浸信會教堂內。那座教堂是花崗岩的石質建築,高大而堅固,任何靠近的人都會被教堂上的崗哨發現。”
一座堅固的教堂,一個大型避難所,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基地,確實比一個單薄的據點強多了。周青鋒不禁大為意動,他轉首跟卡特琳娜等人商議後,決定去這個避難所看看。
事不宜遲,決議下達立刻行動。周青鋒留下二十名精銳嫡系在據點看家,用據點的車輛拉上一百多名據點內計程車兵和居民做苦力兼炮灰,帶著剩下三十多人開著突擊炮和裝甲車就出發了。
武力搜尋車隊的規模不小,足足有二十多輛車。一輛粗管子的btr-60打頭,輕裝甲的‘潘哈德’在兩翼警戒,車輪滾滾,浩浩蕩蕩的開出據點。
只是由於馬里蘭州的野外植被茂盛,哪怕核冬天後也有大量枯死的樹木阻攔,車隊只能依靠地圖和無人機尋找一些小路前進。這四十多公里的路上小心謹慎的跑六七個小時,上午出發下午才到。
而就在接近避難所兩公里範圍時,前出偵查的‘狗肉’發回警訊——路上埋設了反步兵和反坦克地雷,地雷後還佈設有陷阱和防禦陣地。冒冒失失跑過去妥妥是捱揍的份,。
呀呵……,這個避難所的戒備非比尋常啊!
“我居然看到了火炮,這個避難所能在靠近城市的邊緣倖存下來,是個難啃的硬骨頭。”周青鋒命令車隊散開佈置警戒,他跟屠夫親自跑上去進行偵查,結果發現這個避難所周邊兩公里半徑內居然佈置了三層輕重火力網。
“這個避難所內應該有退役軍人負責指揮,他們的防禦體系建造的很正規。像昨晚對我們那樣的攻擊,根本撼動不了他們。”屠夫也覺著有點頭疼。
這種自給自足,不願意跟外界打交道,完全拒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