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父在遠遠的看到收鮮船後,就連忙提前收網了。
收完後,就將漁船停了下來,並且也來到甲板上等著,聽到他們顧不得揀貨,則站起來議論後也道。
“大海那麼大,雖然有定位,但是在海上找當然也需要時間,而且指不定也有船隻聯絡他們,按照定位由近到遠的尋摸過來也有可能。”
他看著對方持續不斷的一直在搖旗子提醒他們漁船要靠過來了,就隨口一說,也讓人先去魚倉裡面把貨先陸續搬出來。
還好收上來的貨也不算多,就千把斤,魚網也才放下去一個小時,甲板上還是有空餘的位置。
收鮮船搖旗子提醒過他們要靠過去了後,也瞬間到了跟前,然後緊接著就甩鉤子,把兩兩條船併攏在一塊。
也確實如他目測的只有30米左右,上下兩層的舵樓位於甲板的中後方,那舵樓也比他這條大多了。
船上沒有任何捕撈裝置,桅杆吊機滑道通通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大型氧氣瓶、鹽水倉、淡水倉,魚倉,冰塊儲藏室等裝置與空間。
他們這些天捕撈到的蟹,除了自個吃,通通都倒回了海里,所以船上只有魚蝦貝殼類的,貝殼類的不容易死,好養活,基本都用海水養起來了。
梭子蟹很難養的,上岸後需要加鹽加氧,同時要依靠冰塊將水溫保持在11至14攝氏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模擬海水環境,即便這樣,在運輸過程中還會有三四成自然損耗率。
所以也沒有人會去冒險收,基本沒人要,通通跟雜貨一起倒回海里,而且現在人也不喜歡吃這種帶殼的,只喜歡吃魚蝦,當然除了青蟹,青蟹例外,很受歡迎,但是青蟹也不會生活在深水區。
兩條船併攏後,對方就上到東昇號的船上檢視貨物。
海上的收鮮船也不是就這麼一條,有許多條,只不過這一條是豐收號上裴叔所熟悉,早就認識的。
一艘收鮮船可以對接數條漁船,收齊它們的漁獲,一起運送到岸邊,因此一般收鮮船出海,也需要兩三天才能靠岸。
葉耀東想著自己要是有好幾條捕撈漁船同時在一處作業,那能省很多事,隔兩天去一趟就能收齊所有貨物,然後立馬就能返回,都不需要在海上逗留兩三天,就能停靠。
要是雜貨多的話,可以隔一天收一趟,一趟收雜貨送回來,一趟收能賣錢的去市裡的水廠批發市場,或者直接靠岸賣更省事。
在他思考期間,收鮮船已經把所有貨都看了個遍,並且在葉父的諮詢下,所有價格都報了一遍。
這些貨裡頭沒有特別值錢,最值錢的貨也就大蝦跟小管紅魚之類的,一斤對半或者六折折價,給個一兩毛,兩三毛。
蛤蟆魚在他們意料之中,只有兩分錢,前一天上岸賣了3分6厘確實算是良心了。
越便宜的貨,利潤越少,不過量也大,也算是質量不行,數量賴湊。
基本這些量大的便宜貨,價格浮動都不大,而幾毛錢的貨,量不多。價格嘛,你想談也沒得談,也基本是人家說了算,你愛賣不賣。
也算是霸王條款了,在海上你也只能賣給收鮮船,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
所以一般在值錢貨多的時候,都會選擇靠岸賣。
報完價後就立即過秤,然後兩個船之間又架起了一個類似於滑梯一樣的橫梯,一筐筐貨透過橫梯直接滑到對方船上,然後倒到對方船上的超大桶裡。
等一個品種的貨都過完,又將筐全部拿過來秤,然後算扣掉斤兩後剩的淨重。
數量最多的蛤蟆魚先過,過完之後過其他的貨,一樣樣過完後再算總重量。
大家也都沒有多餘的廢話,葉父指揮船工們在那裡來回搬運,葉耀東則一直盯著秤跟貨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