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遼西都鬧騰得厲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昊卻在皮島上打螺絲。
你們鬧騰你們的。
我只專心打螺絲!
……
可別小看了螺絲這東西,在原本的歷史上,一直到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螺絲才由西方傳入我國。
在洋務運動之前,我國一直是採用……榫接……的方式。
歐洲會出現得早一些。
在明朝中期,歐洲就出現了螺絲。
比我國早了幾百年,這個東西,也跟網紅們所說的“永樂大典”沒有半點關係。由此可見,在打螺絲方面,我們並沒有遙遙領先。
公元1550年,歐洲出現了作為扣件的金屬螺帽和螺栓,而螺絲起子(旋鑿)和螺絲釘,則是在1780年左右出現於倫敦。
1550年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
……
不過,現在這個歷史要改寫了。
王昊的那艘鐵甲海警船上,有一臺小型機床。這種機床,是所有軍艦上的標配。不只是軍艦,稍大一點的民用船上也是配有機床的,主要是為了航海途中便於維修而準備的。
由於發電機和機床電動機、電路全都壞了。
所以,這臺機床暫時用不了。但是,那些各種鑽頭卻都還在的,那些鑽頭都是超硬的合金材料……工具鋼製成的。
這其中,就包括攻絲的鑽頭。
於是,王昊就利用這些攻絲的鑽頭,製作了用……蒸汽機帶動的“鑽孔和攻絲”的工具。
用來給各種金屬材料鑽孔和攻絲。
並且,還用鑄造+銼削的方式,製做了螺栓、螺母、螺絲釘、彈簧墊片。
這種先進的連線方式的發明,對今後的科技發展,無疑會產生非常大的便利。
甚至可以說:
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代表著工業時代的開始。
……
除了發明螺絲之外,王昊還用了大量時間在第五代蒸汽機的設計上。
按計劃,第五代蒸汽機是給風帆戰列艦用的。
王昊的想法,是用兩臺大型蒸汽機來驅動風帆戰列艦。但是,真正做起來,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不是王昊的技術不行。
而是基礎工業的水平太低端。剛才說了,在明末時期,連螺絲釘都沒有,更不要說什麼焊接、鉚接了。
更大的問題還是材料問題。
那麼大的蒸汽機,很多的轉動件、運動件、重要位置結構件,都不是普通材料所能勝任的。
那麼,要什麼樣的材料才能勝任?
根本就沒有個標準!
而且,也幾乎沒有人可以看出材料內部的缺陷,包括:雜質、裂紋等等。
在後世,可以透過金相顯微鏡觀察金屬的“金相組織”。可是,在這古代就只能憑經驗去猜測。
唯一的希望就是將鎢鋼弄出來,凡是重要的部位,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用鎢鋼材料頂上去。
但是這也不容易。
江西贛南離皮島幾千里路程,採礦、運輸、提純、冶煉、配比合金試驗,都需要很長時間。尤其是鎢的提純和冶煉,工藝流程會比較複雜,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只能一步一步來。
還得小步走。
步子邁得太大,就會扯著蛋。
……
就這樣,王昊在皮島上一待就是二十多天。
到了八月上旬時,留在平壤的邱民仰託人帶信過來,說是東江大學即將開學,問王昊要不要去參加東江大學的開學典禮。
“這個無論如何得去!”
接到邱民仰的來信後,王昊二話